为什么中世纪以后欧洲文明超越中国成为世界先进代表? - 知乎

admin 综合体育 2024-04-30 12 0

为什么中世纪以后欧洲文明超越中国成为世界先进代表? - 知乎

  在中世纪之后,中国在国际竞争力上的衰落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核心有两点:

  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与超凡的瓷器工艺。

  是的,你没看错。导致中世纪之后的中国竞争力下降的关键要素(不是全部),很可能是这两个看上去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

  吴伯凡老师的《伯凡·日知录》里面有一句话:“任何优势的取得,都有点像负债。任何一个优势的取得,都隐含着一个你意识不到的劣势。”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自《玻璃的世界》一书。

  这点其实很好解释。中国文明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之一,数千年延绵至今。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历经上千年,绝大多数在统治位置上的君主也不是笨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到了欧洲中世纪末期也就是中国的明朝初年,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使得中国的中央集权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巅峰。

  在这种强力集权制度下,中国的教权势力一直很弱,几乎处于看不见的状态。知识分子阶层和平民阶层也已经习惯于通过学习儒家文化经典,参加科举考试改变自己的命运。

  而明清时期的儒家是崇古的,思想状态上,在创新与鼓励科技发展方面有天然的劣势。

  而在西方,罗马帝国衰亡后欧洲始终没有形成大一统的帝国,随着基督教的广泛传播和影响,各个君主国也没有强大的政权力量可以与罗马教权分庭抗礼。这种情况下,国王们会尽可能的拉拢一切可以投靠到自己这边势力的力量,以壮大对抗教权的胜算。

  这就包括了新型的小资产阶级与知识分子阶级。小资产阶级希望获得新的政治地位和身份,知识分子阶级需要反抗教权对新兴科学解释的打压和躲避对科学人才的迫害。

  这导致了资产阶级与现代科技理论在西方的逐步兴起,而中国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大一统的帝国模式,数千年绵延下来的文化传统和习惯认知,都让船大难掉头,在一条路上走到了极致,清朝曾占据世界GDP总量的1/3(当时强盛的英国为5.2%),却也最终败给了自己未曾注意,或者即便注意了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下也很难有所改变的新兴力量。

  瓷器可以说是中国最知名的物件儿之一,毕竟就连china这个名字本意都是瓷器。

  但问题是,同样是器皿、容器、首饰、为什么中国古代有大量的陶瓷、玉器,但好像从来没有什么玻璃制品流传下来呢?

  中国古代有玻璃吗?

  答案是有的。早在战国、秦汉的墓葬里面,就已有玻璃制品出土。而中国开始有眼镜、玻璃窗这些具备日常使用价值的玻璃用品时,已经要等到明清两朝了,那是从西方进口的产品。

  中间这么多年,中国的玻璃业为什么一直没发展起来?因为中国古代的瓷器制造水平实在太高了。

  相比瓷器,玻璃器皿有很多劣势,比如导热性高,喝热茶时烫手,瓷器显然更适用;瓷器可以在表面画上漂亮的秞彩,但以同时代的技术工艺,玻璃制品表面上却做不出什么文章来。

  所以,玻璃制品在中国一直存在,但一直就是个小玩意儿,用途很少,我们的兴趣主要在瓷器上——精美的瓷器更高档更漂亮,也更好用,还能出口,赚取大量的银钱。

  但和玻璃擦肩而过,让中国错过了一次至关重要的发展机会。

  那西方呢?欧洲人为什么发展玻璃业?为什么不研究瓷器?

  原因很简单,西方没有适于烧制瓷器的高岭土(18世纪以后,人们才在欧洲的梅森镇发现高岭土),所以从古罗马时代开始,欧洲人就只好生产玻璃,反正他们的主要饮料是葡萄酒和啤酒,和玻璃杯很配。结果就是因为一直生产玻璃,欧洲人率先在玻璃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在积累长期经验以后,欧洲人在12、13世纪陆续取得了技术突破,可以生产出透明的玻璃和平板玻璃了。

  透明玻璃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后果极为深远,影响极其巨大。

  2016年发表的《伟大的科学实验》一书里,分析了对人类社会影响最大的20个科学实验,发现其中16个都用到了玻璃,其中大部分甚至完全依赖玻璃。

  从技术角度讲,比如牛顿用棱镜对光所做的分析、巴斯德研制人工疫苗、汤姆森发明显像管等等。事实上,中世纪以来所有的科学实验室都充斥着各种玻璃制品,什么烧瓶烧杯等等,你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玻璃的实验室。

  从思想角度讲,中国传统艺术讲究“书画同源”,讲究“留白与韵味“,讲究“以物假言”,要表达的是画家的某种情怀,是艺术作品背后的深层次的精神共鸣,而不是对真实世界的反应。

  而欧洲的艺术家凭借着平面玻璃的发展和帮助,开始追求一笔一划地把镜子里的图景复制到画布上,完成了三维到二维的转化。玻璃的缺失,让中国的文人画,虽然达到了极高的美学境界,但是在写实,在反应真实世界这个方向上,很难取得实质性的进步。

  随着西方玻璃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下去,问题更大了——眼镜、望远镜、显微镜等一系列应用,无论宏观还是微观领域,让人的视觉被极大地扩展。

  这导致西方人观察世界的角度出现了重大变化,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依靠观察和实验来行为处事,引发科学革命的实验理论诞生了——这个世界是可观察、可理解、可研究的。

  在同时期的中国,人们还只能用水盆或者是模模糊糊的铜镜看自己的样子。而欧洲人已经可以从明亮的玻璃镜子中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形象。这种仔细自我审视的机会,对人心理的影响非常大。面对镜子中的形象,人们以全新的眼光发现了自我,把自己从周围世界中分离出来,个人主义观念就此逐渐形成。

  有的时候,有些看似没用的东西只不过我们暂时没有发现它的用处而已。

  我们立足于眼下的知识水准,着眼于当前特别实用的目标,其实根本就没有办法判定事物的价值。

  “任何优势的取得,都有点像负债。任何一个优势的取得,都隐含着一个你意识不到的劣势。”

  宽容,允许多元化的存在,多做建设,少做否定,也许是能最大可能避免这种情况的良好解决方案。

  感谢阅读。欢迎点赞支持和评论转发,也欢迎关注我,作为一个资深HR、猫奴和读书爱好者,我会时不时分享一些职场、宠物和人文社科类知识。

  下次见。

评论